证书编号查询网专业提供 毕业证书编号查询,学校代码查询,学位证编号查询,四六级成绩单编号,报到证编号。
日期:2025-08-22 人气: URL:http://www.byzbhw2020.com/html/newsview.php?id=10618
2024年的夏天,天津理工大学的校园里弥漫着独特的毕业气息。这一年的毕业证,不仅承载着学子们四年的汗水与成长,更见证了学校在时代浪潮中的创新与坚守——从“仪式感”拉满的毕业典礼到“产教融合”的就业突围,从严谨的证书管理到校友生态的温情构建,一张薄薄的证书背后,是一个学院与青年学子共同书写时代答卷的生动注脚。
2024年6月22日,天津理工大学以“重德重能,求实求新”为主题,为2024届毕业生举办了一场充满温情的毕业典礼。校领导刘东志、练继建等出席,并为获得学位的毕业生拨正流苏。典礼上,校长练继建在致辞中提出三点希望:一要有“大胆天下去得”的闯劲,发扬天理精神,让青春在民族复兴中绽放异彩;二要有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的韧劲,在挑战中书写青春之歌。这些话语,既是对毕业生的期许,也暗含着学院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刻理解——培养“重德、尚能、博学、笃行”的应用型人才。
典礼上,毕业生代表陆胜兰满怀深情地回顾了自己参军入伍、重返校园学习的难忘经历,感恩学校的培养,并带领全体毕业生庄严宣誓:“践行天理校训,传承天理精神,厚植家国情怀,立志民族复兴。”校友代表、管理学院2011届毕业生刘铎以学长的身份勉励大家保持乐观,坚定理想信念,迎接未来挑战。
2024年,全国高校毕业生达1179万人,再创历史新高。天津理工大学以“访企拓岗”专项行动为抓手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就业答卷: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1.93%以上,留津率近65%,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8%。这些数据的背后,是学院“全员参与、全程跟踪、全方位服务”的就业工作体系。
1. 校企合作:共育“定制人才”
学院与吉利集团、渤海化工集团等企业合作开设“订单班”,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。例如,与能源集团联合推进水质检测实验室建设,学生可在校期间接触行业前沿技术。2024届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毕业生小张便是受益者:“在实验室,我们学习了水质检测的实战技巧,这让我在求职中脱颖而出。”
2. 行业分布多元:从传统到新工科
毕业生就业单位以企业为主(55.49%),涵盖制造、电子技术、IT软件等多个领域。值得注意的是,随着学院与天津雅迪实业有限公司等合作的深化,部分毕业生开始向“新工科”领域转型。例如,2024届机械工程系毕业生小王入职雅迪研发部门,从事电动车结构设计。“学院的校企合作项目让我提前接触到行业前沿技术,这种‘产学研用’一体化的培养模式,让我们毕业生更具竞争力。”小王说。
3. 政策护航:让就业“有温度”
天津市财政局发挥财政职能作用,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各类就业补贴政策。2024年先后多次在天津理工大学等高校召开校园招聘会,累计组织上千家用人单位参会,提供岗位数万个。同时,举办求职能力实训营师资培训班,提升职业指导水平。
2024年7月,毕业证发放工作有序开展。尽管流程因技术进步有所调整,但学院对证书管理的严谨性丝毫未减。
1. 材料审核:严把“出口关”
毕业生需完成多项结清手续方可领取证书:登录财务平台自查学费、清理宿舍物品、转接党团组织关系、确认档案去向等。例如,一卡通账户欠费需在每日9点至20点解冻后补缴,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账户冻结。“这些流程看似繁琐,但能确保我们不带‘尾巴’毕业。”2020级护理专业的小刘说。
2. 人文关怀:让离别更有温度
毕业证领取支持本人领取、委托代领或快递到付(需签署免责声明)。学院还特别提醒:“毕业证遗失后不能补办,建议扫描保存电子版。”此外,档案袋密封章采用红色火漆印章,印有学院校徽,寓意“封存青春,开启未来”。
3. 后续服务:校友生态的“长尾效应”
学院通过“天津理工大学校友会”微信公众号,持续推送校友风采、行业动态和继续教育信息。2024届毕业生小李在入职深圳一家跨境电商企业后,通过校友会了解到母校与亚马逊合作的培训项目:“这种‘终身学习’的支持,让我觉得毕业证不是终点,而是新征程的起点。”
对于2024届毕业生而言,这张毕业证不仅是学历证明,更是青春的见证。
1. 从“校园到军营再到校园”的退役学子
2024届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退役大学生敖城炜,在退役后选择继续深造,成功考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。他感慨:“当我在考研战场上奋笔疾书时,突然觉得毕业证上的‘天津理工大学’几个字特别闪亮。那是我的底气,也是我的责任。”
2. 基层工作者的“技能报国”
2024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生郑凯兰,赴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。她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,以第二作者身份在Optics Letter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。郑凯兰说:“学院的卓越创新班为我提供了广阔的科研平台,让我能够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远。”
3. 创业者的“逆袭之路”
2024届机械工程系毕业生小王,在疫情期间创办了智能家居设计工作室:“学院教的‘产学研用’一体化培养模式让我受益匪浅。现在我的团队已经有10人,虽然辛苦,但每次看到毕业证,就想起老师说的‘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’。”
2024年的毕业证,承载着天津理工大学对人才培养初心的坚守,也见证了年轻一代在产教融合浪潮中的成长。从“硬核校长”的拨穗仪式到吉利集团的深度合作,从严谨的证书管理到温情的校友关怀,这张薄薄的纸张背后,是一个学院对“重德重能,求实求新”校训的执着追求,更是一个时代青年用技能书写人生的奋进篇章。
正如一位毕业生在朋友圈所写:“2024年,我们或许没有穿学士服,但学院教给我们的‘德厚三分,技高一筹’,早已成为我们最珍贵的‘毕业礼’。”这张毕业证,不仅是青春的见证,更是时代赋予青年学子的使命与担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