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书编号查询网专业提供 毕业证书编号查询,学校代码查询,学位证编号查询,四六级成绩单编号,报到证编号。
日期:2025-09-08 人气: URL:http://www.byzbhw2020.com/html/newsview.php?id=10652
天津城建大学2017年毕业证样本
2017年盛夏,天津城建大学2017届毕业生手持墨绿色封皮的毕业证书,在“重德重能、善学善建”的校训中完成从“城建学子”到“城市建造者”的身份蜕变。这枚承载着四年本科锤炼、产教融合实践与职业资格认证的证书,不仅是学历的证明,更镌刻着“服务城市建设、培育应用型人才”的育人底色。如今回望,那些关于毕业证的故事,早已超越纸页本身,成为一代城建人守护初心、服务城市发展的时代见证。
天津城建大学的历史可追溯至1978年成立的天津大学第四分校,是新中国最早培养城市建设人才的专业机构之一。1979年更名为天津大学建筑分校,1987年升格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,2013年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,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。学院坐落于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6号,占地61.01万平方米,校舍建筑面积45.5万平方米,设有15个学院、3个教学部(中心)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,57个本科专业,涵盖工学、管理学、艺术学等学科门类。其中,土木工程、建筑学、城乡规划等专业与地方产业需求紧密结合,形成“产学研用”一体化办学特色。
作为“全国城市规划学科建设联盟”成员单位,学院与中建六局、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企业共建“现代城市建设产业学院”“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中心”等产学研平台,年培训量超5000人次,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2%以上,成为城市建设技术技能人才的“摇篮”。
2017年天津城建大学毕业证延续了庄重典雅的设计风格,同时融入校训元素与防伪技术。封皮采用墨绿色绒面材质,烫金校徽与“天津城建大学”字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;内页以米黄色为底色,嵌入隐形荧光纤维,紫外灯下显现校徽与“重德重能、善学善建”篆刻印章;采用变色油墨印刷,不同角度呈现绿黄渐变效果;证书边缘压印微缩文字“TCU”(学院拼音首字母),需放大镜辨识。证书编号与学信网实时绑定,支持在线验证,体现“防伪科技+校训美学”的双重创新。
尤为特别的是,2017年毕业证内页首次融入“职业资格”标识——毕业生除学历证书外,还可考取施工员证、造价员证、BIM工程师证等职业资格证书,证书编号与学历信息同步标注。例如,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李明的毕业证上,不仅标注专业成绩全优,还附有“二级建造师”职业资格证书编号,成为其进入中建六局的关键依据。这种设计体现“学历+技能”的双重认证理念,让每一张毕业证成为“就业通行证”的直接载体。
2017年6月27日,学院在体育馆举办“青春启航·经世致用”毕业典礼。院长徐忠麟致辞强调“服务城市建设、培育应用型人才”的办学宗旨,并希望毕业生继续为国家城市建设贡献力量。优秀毕业生代表、2013级建筑学专业王强在发言中回忆:“四年里,我们不仅学会了专业知识,更懂得了‘善学善建’的深意。”他分享了自己在实习期间参与天津市文化中心项目,运用所学知识优化建筑设计的经历,引发全场共鸣。
教师代表、全国优秀教师李建国在致辞中强调:“城市建设需要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,希望你们永远保持对技术的敬畏与热爱。”典礼现场播放了《城建四年》纪念短片,记录新生军训、实训课堂、企业实习等珍贵瞬间。毕业季活动还包括“产教融合成果展”“企业招聘会”“校友分享会”“职业技能竞赛”等,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。例如,学院在实训楼举办“BIM技能大赛”,毕业生与企业工程师合作展示建筑信息模型应用;在体育馆举办“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”,吸引中建六局、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50余家企业提供2000余个岗位。
2017年,学院深化产教融合,与中建六局共建“建筑工业化实训基地”,实施“双导师制”培养模式。在“土木工程施工”课程中,企业工程师与学院教师共同授课,学生需完成“装配式建筑构件安装”“BIM模型创建”等实践任务。学院还与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开发“绿色建筑设计”课程,学生作品获省级创新大赛二等奖。
在“双证书”制度推动下,学院开展施工员证、造价员证等职业资格认证培训,毕业生职业资格获取率达90%。以建筑学专业毕业生陈静为例,其毕业设计“天津文化中心建筑改造方案”获省级优秀论文,毕业后被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录用为建筑师,其毕业证上的职业资格认证成为晋升关键依据。学院各专业全面贯彻实施“1+X”证书制度,学生在取得专科学历证书的同时,获得1个以上相关工种的中级、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,取证率达100%。
2017届毕业生中,王梦的故事颇具代表性。这位2013级建筑学研究生,通过“绿色通道”完成学业,考取BIM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后,加入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。其毕业证上不仅标注专业成绩全优,还附有“天津市技术能手”荣誉编号。任职期间,她创新“BIM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”,获研究院“技术创新奖”。她感慨道:“毕业证上的职业资格,让我在设计院更有底气,更让我懂得了‘经世致用’的深意。”
另一位毕业生张起睿,选择了土地资源管理方向。在校期间,他通过“校地合作”项目参与天津市土地整治规划,掌握GIS空间分析技能。其毕业证内页特别注明“土地规划师(中级)”职业资格,毕业后被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录用为规划师。他策划的“天津市耕地保护专项规划”项目,成为区域土地资源管理的典范。
2017年的毕业证在防伪技术上达到当时较高水平。除荧光纤维、变色油墨外,还采用金属线防伪技术,触摸时有明显凹凸感;证书编号与学信网实时同步,支持在线验证真伪。学院同步建立电子档案系统,毕业证信息上传至天津市教育厅学历认证平台,实现“纸质+电子”双重保障。毕业生可通过“学信网”APP随时验证证书真伪,企业也可通过平台快速核验应聘者资质。
尽管电子毕业证试点已启动,但2017届毕业生仍以纸质证书为主。这些证书如今已成为校友珍藏的“技能纪念册”,记录着从“学生”到“工程师”的身份转变。正如校友所言:“毕业证上的每一道防伪纹,都是青春的印记,更是技术初心的见证。”
天津城建大学的毕业证,还承载着独特的红色基因与教育精神。学院党委强化党建引领,通过新党员入党宣誓、红色教育等活动,传承红色基因。例如,2017年7月,学院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活动,53名预备党员在党旗下庄严承诺,将“服务城市建设、培育应用型人才”作为终身追求。
毕业生在抗疫、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任务中表现突出。例如,2017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张芳在疫情期间主动请缨,支援天津方舱医院,获“最美抗疫志愿者”称号;2018届农业电气化专业毕业生刘强在乡村开展“农村电网改造下乡”活动,助力乡村振兴。这些实践,正是教育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。
从更宏观的视角看,2017年天津城建大学的毕业证,是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“产教融合、服务城市”改革的缩影。它见证了学院从专科到本科的转型,记录了“双证书”制度与产学合作的实践探索,更承载了一代青年“服务城市建设、培育应用型人才”的理想追求。
如今,随着“京津冀协同发展”战略的推进,学院新增“智能建造”“城市更新”等专业方向。但2017年的毕业证,依然作为历史的见证,提醒着后来者: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始终是培养“有技术、有担当”的城市建设工匠。
2017年的毕业证,对于天津城建大学的毕业生而言,早已超越了证书本身的意义。它是青春的印记,是技能的起点,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。当今天的学子们翻开新的毕业证时,或许会想起四年前那些在实训室里调试BIM模型、在工地里实践施工工艺、在企业里参与项目设计的日夜——那些关于坚持、创新与奉献的故事,正通过一张张证书,在时光的长河中静静流淌,生生不息。这张薄薄的纸页,不仅承载着个人的梦想,更托举着城市建设的未来,成为新时代应用型本科教育最动人的见证。